⽴法會議員林哲⽞醫⽣ 七⽉⼯作報告
《2025年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(修訂)條例草案》
《2025 年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(修訂)條例草案》已於7月23日立法會三讀通過,並於12月起生效。「一人一病歴」是醫學界多年來的追求,為病人整合一份完整的病歷是我們的義務,目標是讓病人無論在何時何地,當有需要接受醫療服務時,醫護人員能夠在最短時間掌握病人的健康資訊。因此醫療衞生界普遍歡迎更廣泛使用醫健通。
本港的家庭醫生星羅棋布,分布甚廣,因而產生的技術挑戰亦不少:郊區、離島網速不夠,城市中心舊大樓也可能因沒有光纖導致細略速度不夠;診所不用電腦、不諳科技的醫生雖屬少數,不過沿用手寫病歷的醫生仍有人在,也不可以低估所面對的技術挑戰。
醫健通資料存入的主要方案,是透過常用的商用或醫學組織提供之電子臨床系統(eMR)與醫健通接通,自動存入。對於不用eMR的醫生,在醫健通直接輸入指定資料並列印作為診所紀錄是可行辦法之一,我亦已就此與醫健通統籌處同事溝通。
首個常用的商用eMR去年初與醫健通接通,但過去一年多問題不斷出現,系統仍需改良。
此外,任何電腦系統都少不免出現諸如網絡斷裂和電腦當機等問題;當然還有網絡安全的考慮。醫健通成功推動定必有賴充分、及時的技術支援,包括緊急替代方案,因此醫健通統籌處與eMR營運商共同為醫護人員提供切實可行的應對方案尤為重要。
在過去數月,我數次向醫生團體介紹修訂草案,又與醫健通統籌處的同事聯繫,計劃下一步共同應對技術難題,逐個擊破。近期我收到不少同業對條例表達關注,亦已就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製作解說影片。若仍有其他疑問,歡迎向我們查詢。
《2025年輔助醫療業(修訂)條例草案》
《2025年輔助醫療業(修訂)條例草案》已於7月16日立法會三讀通過。作為法案委員會主席,我要感謝委員會的不懈努力、細心審議,感謝多個醫療衞生專業的寶貴意見和建議,以及政府在廣泛咨詢後願意修訂草案。
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免轉介提供治療、中醫師使用診斷造影和醫學化驗醞釀已久,在各醫寮專業之中引起過不少討論和辯論。今次修訂不應該視為某些專業奪去另外一些專業的工作,也不是某些專業僭越專業領域範圍,而是按照各專業的發展、參考了國際經驗,合理調整工作,善用醫療人力資源,以應對老齡化社會帶來的挑戰。
政策成功推動的關鍵之一,在於家庭醫生、專職醫療人員、護理專業、中醫師等積極加入基層醫療名冊、積極參與各種資助服務計劃,以及積極使用醫健通。
修例為治療師免轉介安排,和中醫師使用科技造影提供法律框架,具體落實則有待各法定監管機構的決定以及彼此之間洽商。當不同專業人員都可直接為同一徵狀的病人提供治療,衡量不同專業為同一病情患者提供治療的尺應該盡量相同。這將是落實新修訂法例的一項挑戰。
我期待修例為香港擴闊中西醫學協作的科研領域,以及開啟基層醫療跨專業合作的嶄新局面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