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C藍光不傷眼?3個習慣比藍光更可怕!
防藍光眼鏡、Mon貼是智商稅嗎?
藍光對眼睛的傷害
• 藍光是可見光,自然光中也存在,電子設備的藍光劑量較低,其傷害與使用習慣、暴露時間、光度調校相關。
• 高劑量、高濃度且長時間接觸藍光,會影響眼睛的黃斑部(視網膜中感光細胞最集中的區域,負責清晰視物),可能導致視物不清、視野中間模糊,嚴重時會出現中心視野缺失。
電子設備使用對眼睛的其他傷害
• 眨眼次數減少:聚精會神使用電子設備時,每分鐘眨眼次數從正常的15次降至約5次,導致眼睛乾澀、疲勞。
• 睫狀肌緊張:長時間近距離視物,眼睛睫狀肌長期緊繃,易引發不適甚至頭痛。
• 乾眼症風險:眨眼少會引發乾眼症,可能導致視物模糊、角膜受損,進而增加發炎和永久視力損失的風險。
• 昏暗環境影響:昏暗環境下瞳孔放大,電子設備光線進入眼睛的能量更高,易產生眩光,且藍光累積傷害更大。
正確的使用與護眼建議
• 光度與背景:利用設備自動調校系統,使光度適應環境;暗環境中避免強光刺激。
• 距離控制:看手機、看書時,距離目標約40釐米為宜。
• 防藍光產品:防藍光眼鏡和屏幕貼有一定作用,能減少刺眼感和累積傷害,眼鏡的防護範圍比屏幕貼更廣。
• 防偷窺貼問題:會降低影像清晰度,導致視覺疲勞,還可能因固定觀看姿勢引發頸部不適。
• 葉黃素補充:目前無足夠科學證據表明其能抵御藍光照,僅對有黃斑病風險的人群可能有一定黃斑保護作用,健康人群無需為防藍光特意補充。
• 近視防控:藍光不會直接導致近視,但長期近距離視物(包括使用電子設備、看書等)會影響眼球發育,尤其對兒童,應多進行戶外活動。